根据受区缺损大小,以影像学定位的穿支血管为中心,仔细制备皮瓣并转移至颊部-咽旁-腭部复合性缺损处,显微镜下成功吻合动静脉后严密缝合

根据受区缺损大小,以影像学定位的穿支血管为中心,仔细制备皮瓣并转移至颊部-咽旁-腭部复合性缺损处,显微镜下成功吻合动静脉后严密缝合受区及供区,术后观察皮瓣的存活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面积5 cm×6 cm~7 cm×9 cm,动脉平均管径0. 65 mm,静脉平均管径1. 2 mm,动静脉血管蒂平均长度分别为7. 1 cm和8. 1 cm,8例SB431542浓度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颊部-咽旁-腭部形态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柔软,穿支血管蒂较长,供区瘢痕隐蔽,是修复磨牙后区咽旁鳞癌术后缺损的良好选择。
血管钙化组织磨削是清除血管内堵塞并恢复血流的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磨削过程中直径为2.5 mm的椭球形砂轮在外部气动涡轮的带动下以130×10~3~210×10ATM/ATR 信号通路 inhibitor~3 r/min自转速度磨削钙化组织,产生的磨削力是引发术中多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采用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的多颗磨粒磨削仿真对钙化组织磨削过程进行研究,阐述了多颗磨粒磨削仿真模型(包括工件模型的尺寸、多颗磨粒模型和考虑表面形貌的工件模型)建模过程,构建了钙化组织磨削力的仿真预测模型,讨论了多颗磨粒的磨削过程以及每颗磨粒与整个多颗磨粒模型可能的磨削力演变过程,仿真结果表明砂轮的磨削力主要磨粒间的相互作用和磨粒与接触弧区表面形貌的相互作用对磨削力有较大的影响,砂轮实际参与磨削的有效磨粒数比依据几何关系计算的磨粒数少约30%。整个多颗磨粒模型的磨削力随着自转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仿真模型预测的磨削力与试验测量得到的磨削力误差小于8%,验证了多颗磨粒磨削力模型的正确性。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