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BKM120联合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对HER2阳性的SK-BR-3乳腺癌细胞系及相应干细胞的作用,观察BKM120联合曲妥珠

研究BKM120联合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对HER2阳性的SK-BR-3乳腺癌细胞系及相应干细胞的作用,观察BKM120联合曲妥珠单抗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 4.研究BKM120联合多西紫杉醇在体内实验中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方法: 1.体外细胞学实验:采用无血清培养液悬浮培养球囊细胞的方法富集相应乳腺癌细胞系干细胞,并经过流式验证其中ESA+CD44+CD24-/low细胞亚群比例。采用MTT法分别检测BKM120、多西紫杉醇、曲妥珠单抗等单药对不同乳腺癌细胞及其干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检测BKM120联合多西紫杉醇、BKM120联合曲妥珠单抗对不同乳腺癌细胞和相应干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药物联合指数。通过划痕实验观察单药和联合用药对不同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球囊形成实验分析单药和联合用药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细胞系球囊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单药和联合用药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细胞系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差异。采用免疫蛋白印记方法检测单药和联合用药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细胞及相应乳腺癌干细胞中AKT,pAKT,S6,pS6蛋白水平的影响。

selleck合成 2.体内裸鼠移植瘤实验:成功建立裸鼠乳腺癌干细胞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组条件下,予以单药及联合用药,记录实验期间裸鼠移植瘤体积大小变化和裸鼠体重变化,观察药物在体内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 结果: 1.BKM120对乳腺癌细胞及干细胞的作用:在体外与对照组相比,BKM120对乳腺癌细胞及干细胞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干细胞对BKM120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浓度剂量依赖性。BKM120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减低乳腺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并可以显著的减少乳腺癌细胞的球囊形成,并呈一定的浓度剂量相关。一定作用浓度下,BKM120可以显著的降低乳腺癌干细胞和乳腺癌细胞中pAKT、pS6蛋白水平,并呈一定的浓度剂量依赖性。在体内实验中,一定剂量的BKM120可以抑制裸鼠乳腺癌干细胞移植瘤的增长,而不造成小鼠的体重明显下降。 2.BKM120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干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的作用:经过药物联合指数计算,两药联合后呈激动作用。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任一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可进一步的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降低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减少乳腺癌细胞球囊的形成,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与对照组及单药作用组相比,双药联合组更加明显的降低了乳腺癌细胞中pAKT,pS6等蛋白水平。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及任一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可更有效的遏制乳腺癌干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同时未明显降低小鼠的体重。

3.BKM120联合曲妥珠单抗对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及相应干细胞的作用:经过药物联合指数计算,两药联合后呈激动作用。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任一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可进一步的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降低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减少乳腺癌细胞球囊的形成,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与对照组及单药作用组相比,双药联合组更加明显的降低了乳腺癌细胞中pAKT,pS6等蛋白水平。 没有 结论: 1.P13K抑制剂BKM120对乳腺癌干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2.BKM120联合多西紫杉醇在体内体外对乳腺癌干细胞生长增殖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可增强药物抗肿瘤作用,一定程度上克服乳腺癌干细胞对多西紫杉醇的耐药性。 3.BKM120联合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在体外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干细胞和乳腺癌细胞均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可一定程度上增强药物抗肿瘤作用,克服Her2阳性乳腺癌干细胞对曲妥珠单抗的耐药性。
目的通过对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的分析,探讨PTEN蛋白表达特点以及Ki-67标记指数与GISTs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 点击此处 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原发性GI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收集GISTs肿瘤组织标本为实验组,收集同期手术的50例GISTs瘤旁正常胃肠道间质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制备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蛋白及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PTEN蛋白表达特点及Ki-67标记指数与GIST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free survival, RFS)进行分析。 结果GISTs组中PTEN蛋白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1%、39.3%、44.0%和3.6%,对照组中PTEN蛋白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20.0%、40.0%和32.0%,

GISTs组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P=0.043)均与患者5年RFS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消化道出血[风险比(hazard ratio,HR)=3.8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63-9.10,P=0.002]、肿瘤大小(HR5.1-10cm.≤5cm=1.86,95%CI:0.67-5.15;HR>10.m.10/50HPFs vs.≤5/50HPFs=3.44,95%CI:1.13-10.45;总体P=0.002)是影响GIST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PTEN蛋白表达水平的表达缺失可能与GISTs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有关。Ki-67标记指数可用于GISTs术后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消化道出血、肿瘤大小及核分裂象计数是原发性GIST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分析消化道出血、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核分裂象计数及肿瘤破裂5个因素能更有效地进行GISTs患者术后危险度评估。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许多信号通路息息相关,因此靶向作用于特定的信号转导分子,从而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研究策略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下游生存信号中,PI3K/Akt通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更深入的研究这一通路将会促进开发新颖的肿瘤治疗药物。 绵马素PB(aspidin PB)是从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 (L.)Schott中分离的一种间苯三酚类化合物,文献报道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然而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至今未有深入报道。本文以绵马素PB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和诱导凋亡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绵马素PB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从而引起HepG2肝癌细胞凋亡。研究结果如下: 1.绵马素PB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具有良好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值是10.59±0.67μM,进一步检测结果表明,绵马素PB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是呈时间和浓度依赖的。然而,正常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的IC50值分别是42.50±0.54μM和38.19±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