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MHz、强度100MW/cm2的超声照射2w。每组随机取8只,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根表面的微观改变,并测量牙根吸收指数;每组其余8

5MHz、强度100MW/cm2的超声照射2w。每组随机取8只,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根表面的微观改变,并测量牙根吸收指数;每组其余8只取实验牙和其临近牙周组织,制作以实验牙为中心,矢状向的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牙根吸收与修复的情况;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行阳性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检测TNF-α、OPG、RANKL的表达,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光密度测量。对实验结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与自然修复组相比,超声治疗组牙根吸收指数和破牙骨质细胞的数目减少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治疗组可见有大量的新生牙骨质形成。 2.超声治疗组TNF-α的表达下调,OPG/RANKL的比值升高,与自然修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超声能够下调TNF-α的表达,上调OPG/RANKL的比值,减少了破牙骨质细胞的生成,有利于牙骨质向再生的方向发展。
本文由两章组成,第一章为桑属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干预脂肪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第二章主要对天然产物脂肪细胞分化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脂肪组织作为能量储存和内分泌器官,在人体能量平衡、胰岛素作用、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代谢调节的中枢。促进脂肪细胞分化能够增加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天然产物资源丰富,从中挖掘和寻找新的干预脂肪细胞分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先导化合物,是近年来降糖药物开发的研究方向之一。 AG-014699研究购买 桑属植物富含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我们课题组在对黑桑和滇桑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中,首次发现部分化合物具有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的活性。因此,我们对其中活性显著的异戊烯基黄酮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的促进脂肪细胞分化作用和机制的研究,并检测其对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的影响。 MnPE-11是从桑属(Morns)黑桑(M.nigra)中分离得到的桑根酮型二氢黄酮化合物。我们发现MnPE-11能够促进前脂肪细胞3T3L1分化和葡萄糖转运。MnPE-11剂量依赖地增加了脂滴的聚集以及脂源性基因的表达,包括CEBPβ、 CEBPα、PPARγ及其靶基因:aP2、GLUT4、adiponectin。而且,MnPE-11还能够提高PPARγ活性和分化早期P-Akt的表达。因此,MnPE-11可能通过激活Akt,增加CEBPβ, CEBPα, PPARγ表达,同时提高PPARγ活性,促进脂肪细胞分化。 My-34和my-12是从桑属滇桑(M. yunanensis)中分离得到的两个异戊烯基黄烷化合物。My-34在分化早期使p38蛋白磷酸化,而p38抑制剂能够明显降低my-34促进的脂肪细胞分化和基础糖转运。My-34依次增加脂源性基因CEBPβ、 http://www.selleckchem.cn/products/Perifosine.html CEBPα和PPARγ的表达,这些基因表达的上调同样能够被p38抑制剂抑制。在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的同时,my-34还能剂量依赖地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因此,my-34可能通过激活p38,增加CEBPβ、CEBPα和PPARγ表达,从而促进脂肪细胞分化。My-12能够促进前脂肪细胞3T3L1分化和葡萄糖转运。My-12剂量依赖地增加了脂滴的聚集以及脂源性基因的表达,包括CEBPβ、CEBPα、

PPARγ及其靶基因:aP2、GLUT4、adiponectin。My-12与my-34结构相似,但是与my-34不同的是没有增加分化早期p38蛋白的磷酸化。 总之,来源于桑属的三种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有效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这对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麝香保心丸作为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代表中成药已临床应用三十余年,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功效,用于治疗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麝香保心丸不仅能够扩张冠状动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还有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是第一个具有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的中成药,但其促进血管新生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本论文在细胞水平上,对麝香保心丸中促进血管新生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在麝香保心丸的入血单体成分中,肉桂醛(Cinnamicaldehyde,CA)、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h2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的作用。其中,肉桂醛促进细胞增殖活性最为显著,并且在10μM浓度下无细胞毒性。因此,本论文重点对不同浓度的肉桂醛促血管新生活性进行体内外药效研究,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首先,本研究分别采用CCK-8增殖实验、细胞划痕与爬片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及体外成管实验检测肉桂醛体外诱导血管新生的活性。结果显示,肉桂醛于0.1、0.5、1、10μM浓度时均可显著诱导HUVECs增殖、损伤愈合、迁移以及管腔形成,并呈现量效关系;同时观察到肉桂醛于10μM浓度时呈时间依赖性的诱导HUVECs增殖。

其次,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UVECs培养上清中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发现,肉桂醛能够分别于24、36、48小时诱导VEGF的分泌量显著增加。 其三,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肉桂醛能够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 点击此处 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 MAPK)两条信号通路,可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上调其中的主要靶蛋白: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regulatedproteinkinases1/2,Erk1/2)、c-Raf、p38激酶(p38kinase, p38);此外,PI3K和ME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和U0126能够阻断肉桂醛诱导AKT和Erk1/2的磷酸化,并且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管腔形成及VEGF的分泌。 最后,采用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和小鼠皮肤损伤模型,对肉桂醛促血管新生作用的药效进行了体内验证。在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中,肉桂醛在0.01-0.1μg/mL剂量范围内,对PTK787损伤的斑马鱼节间血管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并在实验的剂量范围呈现一定的量效依赖性。另外,在小鼠皮肤损伤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每天分别腹腔注射肉桂醛25、50、100mg/kg后,小鼠皮肤伤口明显缩小(P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