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620细胞转染caspase-8后,在100mg/ml TRAIL作用下,细胞活力降低了33%。结论:1.TRAIL能抑制三种大肠癌细胞的增殖,其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关系。2.三种细胞对TRAIL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SW620对TRAIL最不敏感;HCT116对TRAIL最敏感;SW480为中度敏感。3.SW620对TRAIL的耐受性可能与caspase-8的表达水平低有关。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目前,在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中,药物疗法(化疗)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而由于常规化疗方法的局限性,往往无法达不到理想的治疗目的。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来治疗肿瘤的方案,由于具有可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组织,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的特点,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目的:研究四氢吲哚酮类Hsp90抑制剂在体内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机制,初步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1、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缺氧时在AT533体外对MDA-MB-231和MCF-7细胞株作用;2、通过构建BABL/c裸鼠的MDA-MB-231细胞的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分别研究AT533和BJ-B11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3、通过HE染色对AT533和BJ-B11治疗后的裸鼠肿瘤进行组织学观察,研究Hsp90抑制剂对乳腺癌组织学的改变;4、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AT533和BJ-B11治疗后的裸鼠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改变;5、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T533对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1、AT533在体外可使MDA-MB-231的Hsp90发生断裂,使MCF-7的Hsp90发生下调。MDA-MB-231和MCF-7的HIF-1α/VEGF信号通路都受到抑制,细胞内蛋白泛素化降解增加。2、AT533和BJ-B11在体内对乳腺癌都有抑制作用。3、AT533和BJ-B11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的血管新生,造成组织缺血。4、AT533和BJ-B11在体内也能使HIF-1α/VEGF信号通路受到抑制。5、AT533可以在体内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结论:AT533可以在体外抑制MDA-MB-231和MCF-7细胞因缺氧引起的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激活,同时促进细胞蛋白内泛素化降解。它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抗乳腺癌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sp90活性使HIF-1α/VEGF信号通路受到抑制,从而抑制肿瘤内的血管新生,同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BJ-B11作为AT533的前药,在体内具有和AT533类似的作用。
Hsp90是一类分子伴侣,可以协助其客户蛋白在应激状态下保持正常折叠,许多癌基因蛋白是其客户蛋白。通过抑制Hsp90的分子伴侣功能,可以促使癌基因蛋白泛素化并降解,因此,Hsp90是癌症治疗的良好靶点。本文立足于课题组的原有研究基础,并借鉴相关文献报导,设计了一类以三氮唑为关键母核部分的Hsp90抑制剂分子,并建立了一条快速、高效、可靠的合成路线。在成功完成该系列分子的合成后,对其进行药理活性的研究并发现了部分活性较好的分子,本文对其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并对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探索。具体内容如下:1.借鉴本课题组的LD-053分子结构,本文设计了一系列类似物分子。2.对本组早先的路线进行全面的改造与优化,设计了一条快速可靠并具有汇聚性的合成路线: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6步反应完成A片段前体,再经Sonogashira偶联引入B片段的前体,之后通过分子内3+2环加成反应完成三氮唑母核,并由亲和取代反应完成母核部分与C片段的连接。在工作中,本文对路线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3.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了相关药理活性的测定,并筛选出7个活性较好的分子,其在本文选用的肿瘤细胞模型中,抑制活性的IC50值均在2-10μM之间。且所有化合物在荧光偏振法检测Hsp90结合力的实验中,IC5均处于10-8M水平。4.以药理活性数据为依据,对本系列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发现苯氧基上的取代基电性对系列化合物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但活性较好的分子均含有一个杂原子取代的苯氧基。
目的:研究体外不同浓度莪术醇(curcumol)抑制结直肠癌LOVO细胞增殖及其对VEGF(vascular
Navitoclax数据表 Pfizer Licensed合成 Library supplier endothelial 或者 growth factor,VEGF)与IGF-1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表达的影响。探讨莪术醇抑制结直肠癌细胞LOVO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今后确切揭示莪术醇的作用靶点,提高莪术醇在临床应用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莪术醇先溶解于无水乙醇,配成母浓度4μmol/mL。分别配制0.05、0.1、0.2、0.4μmol/mL不同浓度莪术醇且含1%无水乙醇的培养基,配制含1%无水乙醇培养基为阴性对照组,以5-FU(0.08μmol/mL)为阳性药物对照组。MTT法检测莪术醇作用24、48、72、96、120
h后LOVO细胞生长增殖情况;Hoche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莪术醇作用48 h后LOVO细胞凋亡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莪术醇作用LOVO细胞48 h后细胞周期阻滞情况和凋亡率变化;RT-PCR检测经莪术醇处理48h后LOVO细胞VEGF mRNA与IGF-1R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经莪术醇处理48h后LOVO细胞VEGF与IGF-1R蛋白表达。结果:①莪术醇有抑制结直肠癌lovo细胞增殖作用,且随浓度逐渐增加、作用时间逐渐延长,其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也逐渐增强,药物作用24、48h后,0.2μmol/ml以上药物处理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p<0.01);药物作用120h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p
目的: 1.研究17-demethoxy-reblastatin(17-DR)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cancer, TNBC)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 2.研究17-DR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 3.探讨17-DR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 4.研究17-DR对MDA-MB-23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5.研究17-DR联合顺铂(cisplatin, DDP)对人TNBC细胞株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1.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2.5、25、50、100、200μmol·L-1)17-DR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17-DR对乳腺癌细胞集落克隆形成的影响。 2.溴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单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17-DR(0、10、50、100μmol·L-1)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的影响。 3.